更多分类
分享到微信
仲夏时节,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演兵场上,战斗正酣。陆军某合成旅的一支步兵分队在执行穿插任务时,突遭“敌”装甲分队拦截。指挥员果断应对:数架无人机从山后起飞,投下烟雾弹进行掩护,同时实施电磁干扰,并引导迫击炮火力精准打击。整个过程,从隐蔽伪装到情报侦察,再从掩护突入到要点打击,多种无人装备与步兵紧密配合,最终成功打开通道。这场演练的策划者,正是该旅某营营长张灿灿。
张灿灿皮肤黝黑,身形干练,扎根西部高原已有二十三年。风沙和烈日的磨砺,让这位中原汉子身上刻下了鲜明的高原印记。他多次转换岗位,凭借顽强韧劲闯出一片天地,先后荣立两次二等功、四次三等功。2002年12月,受家庭影响参军入伍后,张灿灿被分配到西北高原的“夜老虎连”,成为一名红军连队战士。这支连队1934年组建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隶属红军鄂东北独立团,历史上屡建奇功;1948年淮海战役中,夜战全歼敌加强机炮连,赢得“夜老虎连”荣誉称号。
张灿灿常回忆老班长的话:“我们是红军传人,必须敢于攻坚克难、较真碰硬。”当兵是他儿时的梦想,而成为优秀红军传人,则是入伍后的坚定目标。入伍初期,他身体素质普通,但从不服输。每天天未亮,他就背着10公斤沙背心冲上结冰的独木桥;爬战术梯时手套磨破,手被木刺和血痂粘住,仍咬牙坚持。凭着这股拼劲,他陆续登上营连“龙虎榜”,在同批新兵中崭露头角。
从红军团战士晋升为红军连排长,再到红军营营长,张灿灿始终冲锋在前。他将一心向党、一意谋战、一腔热血、一往无前的红色精神融入血脉,在重重挑战中坚守初心、坚持拼搏。担任营长后,他深入学习指挥能力。部队从摩步团转型为合成旅,编制结构、装备配置和协同方式都发生巨变。如何释放合成效能、打造独立战斗模块,成为他日夜钻研的课题。张灿灿带领官兵研究新战法,翻烂步兵、火力、通信等专业教材,在实兵演习中实现多兵种高效指挥。一次新型火炮列装后,他带队赴雪线检验效能,顶风冒雪奋战两月,论证出高寒环境下的火炮射表,积累不同海拔的装备参数。
作为红军营营长,张灿灿坚持以“第一营”标准带部队、抓建设。2024年,营队承担某试点项目,他组织全营骨干从零起步展开研究,营造出浓厚的研战练战氛围,培养出大批能设计组装、熟练操作的行家里手。在旅第一届竞技大赛中,他所带营在16个课目中夺得12项第一,总评团体第一。身处西部高原,张灿灿紧盯科技前沿。得知某项训练试点任务,他主动请战,成立战法创新工作室和无人装备攻关组,自研设备器材、编写训练教材、开展模拟训练,攻克十余项战训难题,培养众多骨干,探索的“智能+”无人训练模式在部队推广。
展望未来,张灿灿坚定表示:“我将以传统步兵为根基、联合制胜为翅膀,为打赢未来战争不懈奋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