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频道>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
  • 门户网站,欢迎光临中治每日在线网,随时随地了解国家,社会最新资讯!
中治每日在线网
中治每日在线网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关注中,于2024年5月13日在海南成立。该网站隶属于中治每日在线新闻(海南)有限公司。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媒体文化
  • 访谈热线
  • 部门发展
  • 社会广角
  • 民生在线
  • 法治曝光
  • 法治维权
  • 环境监督
  • 海峡两岸
  • 汽车
  • 地方
  • 体育
  • 城乡发展
  • 房产
  • 娱乐
  • 金融
  • 国风
  • 文化
  • 人员

社会广角

更多分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社会广角
社会广角

暖!人工耳蜗、外周血管支架集采开标

更新时间:2024-12-20 07:23:36   浏览量:

分享到微信

中治凤凰在线报道

     “人工耳蜗集采后,能为我们省下一大笔钱!”作为听障儿童的家长,天津居民张女士难掩喜悦之情。

  12月19日,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。此次集采覆盖人工耳蜗类、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,共23家企业中选,其中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(含植入体、言语处理器)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。

暖!人工耳蜗、外周血管支架集采开标(图1)

  人工耳蜗集采,助力“新”声——

  人工耳蜗,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最直接有效的康复耗材,包括言语处理器(体外机)和植入体,价格“门槛”高昂。

  在中国,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约为1‰至3‰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余力生说,对许多“无声世界”的孩子们来说,早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治疗,能使其更好接受教育、与人沟通、融入社会。

 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,人工耳蜗植入治疗老年性耳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出现听力下降后及时干预,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,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

  让听障人士重回“有声世界”,我国持续加大投入,温暖与关爱不缺席。

  从1995年中国大陆第一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,到如今全国已有10余万人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;从多地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资助,到多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再到如今人工耳蜗进入集采……

  此次集采除临床常用产品外,能支持高场强(3.0T)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,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;佩戴更便利的一体式言语处理器(外机)中选,可满足患者不同应用需求。

  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巍说,本次集采大幅提高人工耳蜗的可及性,使各年龄层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使用人工耳蜗来提高生活质量。

  外周血管支架集采,让“血脉畅通”更可及——

  外周血管支架主要用来治疗血管狭窄、血管闭塞、血栓、动脉瘤等外周血管疾病。我国目前每年约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治疗。

  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,相对于每年120万台左右的心脏支架植入来说,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数量较少,但其成本和价格都高于心脏支架,部分患者因手术费用昂贵而却步。

  此次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采,覆盖了外周动脉支架、外周静脉支架等各血管部位的支架产品。新一代载药支架、有特殊功能的覆膜支架等均有企业中选,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。

  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、血管外科主任戴向晨说,随着手术费用大幅降低,患者减轻经济负担,“血脉畅通”更可及。

  此次集采中选企业中,既有澳大利亚科利耳、德国百多力等外资企业,也有上海力声特、归创通桥等内资企业。采购周期为3年。

  “此次集采设置了‘复活’环节,目的就是纳入更多质优价宜的产品。”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昌松介绍,通过3年稳定的采购量,中选企业也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。

  从人工关节集采让更多患者“走得稳”,到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让更多患者“站得直”,再到人工晶体类耗材集采让更多患者“看得清”……近年来,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不断覆盖更多耗材领域,持续惠及更多患者。

  据悉,中选结果公示后将于近期正式发布,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负责具体实施。预计明年全国爱耳日,即2025年3月3日前后落地人工耳蜗中选结果,2025年5月落地外周血管支架中选结果。
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


  更新时间:2024-12-20 07:23:36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 : 黔货出海,外货入黔!贵州有“方子”也有“路子” 下一篇:四川南江:“一只羊” 带出一个全产业链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网站介绍
  • 版权声明
  • 服务案例
  • 联系我们
 中治每日在线新闻(海南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备案编号:琼ICP备202403274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沪网文(2024)2439-150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沪)字第06160号
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360号
  • 15313286889 400-1191-838
  • 二维码
  • 点击咨询
  • 社会
  • 民生
  • 医疗
  • 环境
  • 汽车
  • 法治
  • 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