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频道>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
  • 门户网站,欢迎光临中治每日在线网,随时随地了解国家,社会最新资讯!
中治每日在线网
中治每日在线网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关注中,于2024年5月13日在海南成立。该网站隶属于中治每日在线新闻(海南)有限公司。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媒体文化
  • 访谈热线
  • 部门发展
  • 社会广角
  • 民生在线
  • 法治曝光
  • 法治维权
  • 环境监督
  • 海峡两岸
  • 汽车
  • 地方
  • 体育
  • 城乡发展
  • 房产
  • 娱乐
  • 金融
  • 国风
  • 文化
  • 人员

访谈热线

通知公告
业界资讯

更多分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访谈热线
访谈热线

春运期间寒潮还将持续多久?返程天气如何?

更新时间:2025-01-27 07:43:31   浏览量:

分享到微信

       今冬以来的最强寒潮持续影响我国。过去两天,超过二十个省市区遭遇雨雪天气,河南、甘肃部分站点还出现了极端降雪天气。26日开始,降雪核心区域东移,东北局部地区将出现大暴雪;降温核心区域则集中在西北、华北一带,部分地区降温10℃以上。

  26日18点,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、寒潮、暴雪三项预警。这两天正是春运返乡的高峰期,当最强寒潮遇到春运高峰,该如何应对?

  本次“寒潮”有什么特点?

  专家介绍,这次“寒潮”天气过程有四个特点:

  第一是持续时间长,影响范围广;

  第二是降温幅度大;

  第三雨雪范围广,雪量相对较强;

  第四是风力比较大。

  较高基础气温给后续降温留下巨大空间

  那在这样的天气形势下,春运途中该重点注意哪些方面?另外,在本轮“寒潮”到来前,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在经历着一个气温偏高的冬季,平均气温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高。而从23日开始,短短几天里冷暖形势就发生了逆转,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剧烈?

  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 唐晓静:如此快速强烈的反差有两方面的原因。

  首先在寒潮到来之前,我国主要是受高压脊区的控制,不利于冷空气活动,因此气温持续偏高。而这种较高的基础气温就给后续的降温留下了巨大的空间。

  另外一方面,在北极极涡的内部,冷空气在不断地蓄积,当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倾泻南下。而造成此次寒潮的冷空气就在极地蓄积已久,本身实力就非常强劲,因此导致降温快速而剧烈。

  而这种反差对应的其实就是一次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。未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之下,这种大暖和大冷之间频繁切换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见。未来两天,北方多地的气温会陆续达到今冬的新低,返程的路上要做好防寒保暖,驾车出行要确保防冻液充足,备好充足的食物和水等应急物品。

  另外未来两天在西南、东北以及山东半岛依然会有明显的降雪,特别是辽宁东部一带,预计28日除夕当天的早晨,积雪深度可能会超过20厘米,路面的积雪结冰会影响交通,途经京哈高速、沈大高速时要注意控制车速、车距,确保行车安全。

  寒潮还将持续多久?春运返程天气如何?

  这一次寒潮天气还要持续多久?过后,天气是否会再恢复到暖冬的状态?未来,特别是春运后半段,返程高峰期天气情况如何?

  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 唐晓静:目前寒潮的前锋已经推进到了华南,它的影响也将进入尾声。

  预计27日华北、黄淮等地的气温还会继续下滑,但与此同时随着雨雪消退,中西部以及江南华南多地的气温会开始回升。不过南北方的升温步伐并不一致,南方的升温更快一些。

  预计春节假期的前半段,南方多地的气温将暂时回到偏高的水平,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高气温可以达到15度左右,局地超过20度。那么相比之下,北方因为积雪的拖累,回暖的速度会比较慢,气温将持续处于偏低的状态。

  到了春节假期的后半段,还会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,届时各地的气温会普遍下降4到6度。

  此外从大年初二开始,我国的雨雪天气会再次发展增多,从初二到初四,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南部、黄淮东北会出现降雪,而江南、华南等地的阴雨会贯穿到假期结束,整体以小到中雨为主。但是返程路上道路湿滑,驾车出行需要注意减速慢行。




  更新时间:2025-01-27 07:43:31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 : 盐城国投---明天更辉煌 下一篇:2025年总台春晚完成全部五次彩排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网站介绍
  • 版权声明
  • 服务案例
  • 联系我们
 中治每日在线新闻(海南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备案编号:琼ICP备202403274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沪网文(2024)2439-150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沪)字第06160号
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360号
  • 15313286889 400-1191-838
  • 二维码
  • 点击咨询
  • 社会
  • 民生
  • 医疗
  • 环境
  • 汽车
  • 法治
  • 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