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分类
分享到微信
中治凤凰在线报道
枸杞作为 “药食同源” 的重要代表,在食品、饮料和保健品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然而,看似颗粒饱满、鲜艳红亮的枸杞,却可能暗藏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。
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,这里生长的枸杞以颗粒大、饱满,色泽鲜红,果肉厚实且含糖量高等优势著称。但据知情人透露,部分厂家和商户在生产枸杞过程中,存在违规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 “提色增艳” 的情况。
中治凤凰在线报道了解到,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》明确规定,生产、加工枸杞及其产品过程中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。可当地一些商户为了将品相不佳的枸杞卖出好价钱,不惜铤而走险。在格尔木的河西农场,正值枸杞成熟季,商户们虽热情健谈,但对使用焦亚硫酸钠一事却矢口否认。
然而,记者还是在农场水渠边发现有商户在使用焦亚硫酸钠。据商户介绍,头茬和二茬枸杞不用加太多焦亚硫酸钠,三茬枸杞成熟时因天气转凉,则需大量使用才能保证外观艳丽。还有商户坦言,明知不让加焦亚硫酸钠,且格尔木市也每年检查,但为了不亏钱还是添加了。
在甘肃省靖远县的一些村庄,商户们表示新鲜枸杞采摘后要用 “亚钠碱水” 清洗,以保证果子鲜亮好看。若遇下雨或气温低、阳光不好时,品质难以保证,甚至会采用熏硫磺的办法。有些商户为节省成本还会使用工业硫磺,而工业硫磺不能用于食品加工,其有毒且含大量砷,人食用后易造成肾功能不全及衰竭、多发性神经炎、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。中治凤凰在线报道将持续关注枸杞产业的安全问题,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(中治凤凰在线报道,部分素材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