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频道>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
  • 门户网站,欢迎光临中治每日在线网,随时随地了解国家,社会最新资讯!
中治每日在线网
中治每日在线网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关注中,于2024年5月13日在海南成立。该网站隶属于中治每日在线新闻(海南)有限公司。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媒体文化
  • 访谈热线
  • 部门发展
  • 社会广角
  • 民生在线
  • 法治曝光
  • 法治维权
  • 环境监督
  • 海峡两岸
  • 汽车
  • 地方
  • 体育
  • 城乡发展
  • 房产
  • 娱乐
  • 金融
  • 国风
  • 文化
  • 人员

民生在线

健康在线
民生在线

更多分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民生在线 > 健康在线
健康在线

节到小暑进伏天 暑湿偏盛防“苦夏”

更新时间:2024-07-05 19:11:55   浏览量:

分享到微信

中治凤凰在线 报道        

 

  北京7月5日电 7月6日将迎来小暑节气,此后不久便要入伏。中医专家提示,这一时节气温高、湿度大,湿热明显,养生防病重在护卫阳气、预防中暑,可食用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等来应对“苦夏”。

节到小暑进伏天 暑湿偏盛防“苦夏”(图1)

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执行院长高铸烨说,湿热天气里,人体毛孔全开,汗液外泄,阳气随之外出,阳虚之人会感觉动辄出汗、乏力,阴虚之人则容易受热汗出后心烦。

  “小暑时节要注重护卫阳气,养阴液,防中暑。”高铸烨建议,不要在高温潮热的环境中待太久,不做剧烈运动,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;可食用绿豆汤、西瓜解暑热,食用水果宜适量,凉性、温性食物搭配食用,荤素调配,清淡为主;尽量午休、不熬夜。

  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”此时天气往往较之前更加炎热,人体阳气在外,脾胃中虚,一些人容易消化不良,脘腹胀满,出现食欲不振、乏力倦怠等“苦夏”症状。

  “‘苦夏’的原因是暑湿重、脾胃正气不足,中医以健脾益气养阴为原则来防治。”高铸烨说,可食用荷叶、芡实、莲子、薏苡仁、扁豆、冬瓜等健脾祛湿食物,再配以中药代茶饮,如以西洋参、太子参益气,以炒麦芽、山楂、乌梅、甘草健脾开胃养阴,以陈皮、青皮理气疏肝化痰湿;也可到医院由医生根据情况开具处方调配中药“清暑益气汤”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小暑时节还应避免防暑太过、暑天受寒。专家提示,空调温度不宜太低,防止由室外进入室内寒热反差太大,导致身体调节能力减弱,寒邪束表,从而出现暑天伤寒的病证;避免过量进食冰镇食物,防止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以及腹泻、呕吐、咳嗽等症状。

  部分人群还需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发作。高铸烨介绍,中医认为,暑天人体阳气在外,心阳不足,阴液消耗,心阴也不足,加之湿气弥漫会阻遏阳气,胸中阳气不振,则胸闷憋气。若情绪激动,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的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,这些人宜适当减少活动量,保持心情舒畅。


  更新时间:2024-07-05 19:11:55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 : 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不能成“唐僧肉” 下一篇:出生缺陷防治把好我国人口健康“第一关”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网站介绍
  • 版权声明
  • 服务案例
  • 联系我们
 中治每日在线新闻(海南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备案编号:琼ICP备2024032745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沪网文(2024)2439-150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沪)字第06160号
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360号
  • 15313286889 400-1191-838
  • 二维码
  • 点击咨询
  • 社会
  • 民生
  • 医疗
  • 环境
  • 汽车
  • 法治
  • 视频